| |
|
农历处暑时节,在新平县扬武镇马鹿寨村广袤的森林里,一个个沉甸甸的胡蜂窝挂在树杈间,一派“蜂”收的景象。小胡蜂“蛹”出大“钱”景。2024年以来,在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推动下,马鹿寨村聚焦资源禀赋,按照“一年试点、二年推开、三年成势”的工作思路,培育并发展了林下胡蜂挂养产业,养殖规模从去年的110余个蜂群,发展到今年的500多个蜂群,可为村集体和群众带来40万元以上的稳定收入。为回馈社会各界对马鹿寨村发展胡蜂产业的关心支持,马鹿寨村决定利用每年农历处暑节气,举办一届马鹿寨村“蜂”收节。
8月23日,是举办首届“蜂”收节的日子。一大早,马鹿寨村头就人头攒动、人声鼎沸,欢快、热情、奔放的彝族迎宾歌舞表演拉开了“蜂”收节的帷幕。身着传统服饰的马鹿寨村群众,弹起三弦琴,跳起烟盒舞,用火一样的热情迎接远道而来的宾客。此次“蜂”收节活动,吸引了扬武镇以及元江、石屏、镇远等周边地区的3000余名群众参加。在踏歌起舞中,马鹿寨村群众从内心深处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此时此刻,马鹿寨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节日——“蜂”收节。
本届“蜂”收节以“蜂”为媒,以“庆‘蜂’收、促和美,育产业、助增收”为主题,旨在展示马鹿寨村胡蜂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成果,回馈社会各界对马鹿寨村振兴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提升马鹿寨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好更快推动胡蜂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以产业兴旺促进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本届“蜂”收节设立了农特产品展销、特色美食品鉴、民俗文化体验、传统舞蹈表演等活动内容,形式多样、亮点纷呈、独具特色。马鹿寨村群众用欢庆的弦调、欢快的舞姿、欢乐的歌声、欢喜的笑意,描绘出了一幅团结一心、感恩奋进的精美画卷,向八方来宾充分展示了马鹿寨村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马鹿寨村是玉溪市工商联的定点帮扶村。为办好首届“蜂”收节,持续推动马鹿寨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特色产业发展突围破局,玉溪市工商联充分发挥“联”职能、“商”作用、“引”优势,依托驻村工作队,配合马鹿寨村举办了首届“蜂”收节特色产业发展推介活动,邀请所属10个市级商会以及昆明市新平商会、扬武镇商会、漠沙镇商会和部分民营企业代表,为马鹿寨村特色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
\
玉溪市工商联党组成员、新平县扬武镇驻村工作队队长、马鹿寨村驻村第一书记吴文平从马鹿寨村资源优势、马鹿寨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马鹿寨村特色产业发展重点领域三个方面作了推介,与会来宾对马鹿寨村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养产业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对马鹿寨村做大做强林下经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参与马鹿寨村胡蜂养殖以及中药材、冬早蔬菜种植等产业发展表现出了兴趣,纷纷表示将尽快组织人员到马鹿寨村考察对接、寻求合作。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强调“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下一步,马鹿寨村将全面贯彻党中央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决策部署,以全产业链思维谋划胡蜂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从种苗繁育、蜂群挂养、蜂蛹采收、研发生产、市场销售、品牌建设等方面多点发力,力争用3至5年时间,把胡蜂养殖规模发展到3000个蜂群以上,把马鹿寨村打造成为扬武镇乃至新平县单体规模最大、功能配套最全、产品种类最多的综合性胡蜂繁养基地,形成以胡蜂养殖产业单点突破影响带动马鹿寨村林下种养产业全局发展的新格局。
(撰稿:吴文平)
|